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业务>>刑事检察
        刑事检察
        这“拾遗”经历,终生难忘!
        时间:2021-11-03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        “拾遗”——受表扬

          “喂,你好,是公安局吗?我前两天看见一辆遗忘在路边的电瓶车,怕被人偷走,所以我骑走代为保管了,到现在也没有失主跟我联系,怎么办?”日前,辖区派出所接到居民李梅(化名)的报警,其称自己拾得一辆无主的电瓶车。派出所民警对于李梅“拾遗不昧”的行为予以了肯定和表扬,并要求李梅将电瓶车送到公安机关。  

         

          真相——被抓获  

          “我撒谎了,这辆电瓶车并不是我捡的,而是我偷的,前两天看见路边的这辆钥匙没拔的电瓶车时,我一时贪念,就将这辆电瓶车骑回家了,想自己用,我承认犯罪了。”经过案发地公安机关的调查和讯问,原来李梅并不是拾遗,而是见财起意,盗窃他人的电动车。  

          心历——寝食难安  

          李梅是一名公司销售人员,每天除了正常上下班以外,还会兼职送外卖以贴补生活。某日,在送外卖取餐途中,发现了涉案电瓶车停放在自己的电动车旁,钥匙未拔且该车比较新,内心遂起贪念,将电瓶车盗走,骑至自己所居住的小区,作案后内心始终惴惴不安,下午在返回案发地点取回自己的电瓶车时,伪造了一张代为保管的字条,怀着侥幸心理,若被人抓住,可以证明自己是做好事,并不是盗窃,若是没有人发现,就将电瓶车据为己有。这一切,李梅不敢告诉家人,但旁敲侧击地询问丈夫,如果有人实施了上述行为,是不是盗窃,在得到丈夫肯定的回答后,李梅更加不安,开始自学法律,不停地在网上查询盗窃罪的立案标准,涉案电瓶车的价格是否达到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?为了确定,李梅甚至实地前往电瓶车专卖店里询问价格。惶恐不安的李梅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,终于在第三日中午决定向自己居住地派出所报警,谎称自己拾得一辆无主电瓶车,接下来才有了上面一系列的故事。  

          认罪认罚——不起诉  

          到案后,李梅主动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,并自愿认罪认罚。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认为,李梅采取秘密手段,盗窃他人财物,事实清楚,证据充分,但考虑李梅犯罪情节较轻,到案后,如实供述犯罪事实,涉案电动车也返还了被害人,取得了被害人谅解,自愿认罪认罚,依法决定对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,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。   

          检察官提醒  

          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千万不要在利益的诱惑下,铤而走险,以身试法,那样只会害了自己。本案中的李梅自导自演的一出丑剧终被识破,因一念之差将自己牢牢地“捕”进法网,悔恨终生。同时检察官提醒,出门在外要妥善保管自己的财物,莫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。